第241章 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(1 / 2)

斩邪 南朝陈 1329 字 2个月前

泾县城外码头停泊着一艘船只,双层,修饰华丽,桅杆上悬挂着一面旗帜,明眼人一看便知,这是祁家府的独门标志。

二层甲板处人影绰绰,站立好些彪形汉子,排列拱卫着。而在中央摆开宴席,祁家老爷,祁少爷赫然在列,正与来自南阳的几名官员推杯换盏,饮酒作乐。在边上,还有一名秀色可餐的女子席地而坐,轻抚琴弦。

音韵如水,轻柔流淌。

饮着美酒,郑阳明心情大好,眼睛微微眯着,目光已经瞟到那名女琴师凹凸有致的窈窕身材之上。

祁老爷瞥见,微微一笑:“郑大人,此女琴艺如何?”

“好,很好……”

郑阳明随口回答,明显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
“郑大人既然觉得好,那一会之后,我让她到郑大人的房间中,再好好演奏一番,你看怎么样?”

郑阳明哈哈一笑:“祁老爷果然爽快。”

祁老爷捋了捋胡须:“那就这样说定了,实不相瞒,此女除了琴艺高超之外,那吹箫之术更是出神入化,耐人寻味。”

说着,嘿嘿笑起来,一副“你懂的”的意味。

郑阳明的眸子越发变得明亮,恨不得马上就携女回房,亲身验证验证。然而转念一想,心头不禁浮现阴翳。

祁老爷是江湖上成精的人物,察言观色,洞悉分明:“郑大人莫非担心城中的事?”

郑阳明沉吟道:“祁老爷,你我相交坦诚,我也无需隐瞒。此事关系重大,不容有失。”

祁老爷挺着胸膛:“郑大人多虑了,依老夫看,区区一介七品县令,文弱之流,除之,易如反掌。”

“话虽如此,但我总有些忐忑。”

郑阳明也说不出此中担忧的根源,反正就是不大放心。

前一阵子,南阳出兵来泾县剿匪,其中内幕,他多少有所了解,知道这其实是一个针对陈三郎的局,布局的核心力量,来自扬州的安排。然而令人惊诧的是,这个精心布置的局居然没有成功,让得陈三郎脱身来,安然无恙。

事情的具体经过郑阳明并不清楚,概因莫轩意一行直接对扬州负责,可不会向南阳府报告。即使如此,当陈三郎活蹦乱跳地继续当他的县令,本身就说明了问题。

昨晚,陈三郎意外地出现在祁家府,使得郑阳明疑神疑鬼起来。等打听到陈三郎回到了县衙,于是赶紧和祁老爷商议,定下一条计策。

该计策的主要方针是由祁老爷下达指令,让大批的武林人士涌进泾县,见机行事。反正不管如何,只要寻着由头,便大闹泾县,只要起了乱子,趁乱做掉陈三郎,一了百了。

击杀朝廷命官是大罪,不过当前局势,多有贼患民变,事后南阳府出面,写一封奏折,推说是泾县民变闹事,那么县令遇害的真相也就能掩盖下去了。

郑明阳混迹官场多年,深谙其中道理,明白扬州方面之所以不正面来处理,就是顾忌陈三郎是皇帝钦命这么一层身份罢了。故而目前实施的手段,基本上不得台面来。

剿匪是一桩,现在民变又是另一桩。

郑阳明自认这条计策十分合适,足以瞒天过海,一旦事成,扬州方面论功行赏,他说不定便能鱼跃而上,飞黄腾达了。

上有所好,下必效尤;上有所虑,下该分忧,不外如是。

郑阳明已经看到一片锦绣前程在脚下铺展开,眼下所有美好结果的大前提,就是计划能顺顺利利地进行。或者正如祁老爷所说的,数以百计的武林人士涌进了泾县,他们没有失败的理由。

泾县,弹丸之地,守城的兵丁不足百人,还多是老弱之辈;至于那些衙役,更加不入流,他们在良善怕事的百姓面前能耀武扬威,可遇上了凶残的江湖好汉后,只能做缩头乌龟。

所有不管怎么看,这陈三郎注定翻不起风浪来。

想到这,郑阳明渐渐放下心来。

咚咚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