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72 章(1 / 2)

之前, 在场的不少人认为中国人的“五十米、一百米”都是一场执着的空谈。

现在,他们见到黑板上细致的设计图和注释,听到律风所说的话, 才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承诺。

这个国家有着独特的信仰, 在这样的无神信仰之下,他们不仅自己站了起来,还愿意帮扶更多的人。

对菲律宾来说,这是了不起的国际主义。

对中国人来说, 这是必须实现的共产主义。

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,在中国代表团心里熟悉得就像每一次呼吸。

没有任何一个人, 反对律风继续他的设计图。

更没有任何一个人, 向律风传授菲律宾人的行为提出异议。

虽然援菲的项目涉及盘活外汇储备, 涉及打破欧美封锁的物资依赖, 涉及开拓菲律宾广阔的海外市场。

但是, 更重要的, 是中国人深植于灵魂之中的原则——

我们要的不是独霸世界之林,而是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, 创造没有剥削的平等世界。

那样的世界格外遥远,却一次一次延展于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脚下。

正如律风手上的笔,一条一条画在黑板上,构造出了菲律宾人从未想象过的桥梁。

“主桁架的空间构建大致以两层桁片焊接, 按照我的预估,直径在0.8米到1.2米之间。在建设之前,必须进行完整的实验, 测试桩基倾斜入地对它产生的水平作用力, 才能确定具体的适用直径。”

律风的话回荡在安静的会议室, 配合他流畅的绘制, 一场交流会变成了鱼平建桥授课现场。

约马尔成为了愤怒的河豚,连坐在位置上都不能安生。

他一直用眼神明示弗格和詹姆斯揭穿律风的作秀,不管是用语言攻击设计图,还是用行动指责律风虚伪都可以!

但是,他身边两位纵横建筑和桥梁的专家,竟然沉默的坐在原位,无视他这个身居高位的雇主。

约马尔帮建筑师弗格开拓思路,“弗格先生,难道黑板上的设计就没有问题?”

已经被律风行动力威慑的弗格,用眼神轻轻掀过。

他也是听说过律风名字的。

这位设计师最初在建筑界出名,不是依靠巧夺天工的设计,而是直白凶狠的脾气。

他曾经在英国皇家建筑交流会上以一敌百,又何况是这区区菲律宾的桥梁。

弗格发誓,如果他敢模模糊糊地质疑,必定会被律风用详实的数据反驳得颜面无存。

现场……可有那么多的记者呢。

“先生,我主攻的是建筑物工程,而不是桥梁。”

弗格拒绝成为朋友圈笑柄,“黑板上的设计有没有问题,应该问詹姆斯先生。”

炮火烧到詹姆斯身上。

约马尔皱着眉看过去,却发现美国的桥梁工程师努力眯着眼睛,费劲的想看清黑板上的设计。

年纪大了,眼神不好。

约马尔等了他五六分钟,詹姆斯依然伸长脖子,虚起眼睛,没有给身边的雇主一点回应。

“詹姆斯先生——”

然而,约马尔的质问还没成形,眯起眼的詹姆斯抬手摇晃,阻止了他的声音。

“让我再听听,再看看。”

即使詹姆斯认为鱼平绝不可能建成大桥,也无法否认,这是一项值得实践的设计,就算菲律宾人不懂得里面的技术含量,他这个桥梁工程师不可能不懂。

于是,约马尔怀着期待,耐着性子等詹姆斯眯着眼竖着耳观摩律风的设计。

那块小小的黑板很快被图形、标注占满。

律风稍稍让开一些,提醒着抄笔记的建筑师道:“我要擦掉上面的设计,再详细说一说密闭结构的问题。”

“我来!”冈萨自告奋勇,拿起了前面的黑板擦。

他不能亲自绘制出这样的板书,但他可以亲自擦掉它们帮助律风腾出一片崭新空白。

面前的中国人和菲律宾人一唱一和,准备换版。

约马尔终于忍不住了,厉声道:“詹姆斯先生,您看出什么了!”

詹姆斯总算能够休息一下劳累过度的老眼,他抬手捂了捂,说道:“虽然设计还需要实验论证,但是从鱼平现状来说,他设计的桥梁应该值得一试。”

值得一试?

约马尔听完,脸都黑了,“我是问,设计有什么问题!”

“问题?”詹姆斯瞪大眼睛看他,“问题当然是实验论证的时候才能看出来。他仅仅凭着一堆数据,能够设计出这么详尽的桥梁,已经是奇迹了!”

“去特么的奇迹!你们连中国人随手画出的设计图都找不出问题,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来自美国!”

他的怒吼压抑不住声音。

坐在黑板对面,专心致志抄作业的桑托斯,瞬间难以忍受自己竟然和约马尔竞争多年。

“安静,先生。”桑托斯沉下声音,难得没有给政客留面子。

“您如果不想听,可以出去。”

约马尔:……

约马尔最终还是没走。

他满腔怒火坐在现场,成为全场交流会里最不快乐的那个人。

这可能是菲律宾记者们采访过最漫长的交流会。

也绝对是菲律宾建筑师们经历过最震撼的课堂。

一座鱼平地区的跨海大桥,经过律风骨节分明的手,一部分一部分拆解在了黑板上。

似乎只要依照他的设计,做好关键实验测试,就能在菲律宾千年淤积的烂泥湾里,拔地而起。

早上十点开始的建筑交流会,直到晚上十点才结束。

所有参会成员,经历了短暂的两次休息,填饱了饥饿的胃,又聚精会神地坐在现场,填饱了空虚的头脑。

当天晚上,菲律宾的新闻网络就推送出了难以置信的消息。

鱼平地区可以建成一座跨海大桥。

而这座桥,已经在交流会现场,被中国的设计师设计了出来!

图文并茂的报道,带着记者们疲惫的亢奋。

对中国桥梁设计的惊叹,和对菲律宾鱼平未来的畅想,战胜了他们的一切怠惰。

“奇迹!现场论证如何在鱼平淤泥带建成大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