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9章 分化瓦解(2 / 2)

锦衣状元 天子 3484 字 28天前

「是!」

李镗不知道是什么人,但感觉到,很可能是皇帝对立阵营派来的人。

..........

...........

李镗没有估计错。

来的正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。

一早得知消息后,杨慎得到父亲的授意,拿着杨廷和的信函,马不停蹄往居庸关而来,不到一天时间走了一百多里路,终於在入夜后抵达。

对武将或者是传驿的人来说,一天骑马行一百里,那都不叫事。

可对於杨慎这样的文人,这一天下来,骨头都快抖散架了。

杨慎来居庸关的目的,自然不是为见唐寅,连杨廷和都知道,这件事想让唐寅收手,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,皇帝当天避朝,其实表现出的意图很明显,就是要等战事结束后,再来论功过。

可杨廷和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出现。

一旦战了,无论胜败,都是杨廷和不想承担的后果。

唐寅输了,大明居庸关很可能要有危险,即便能以此打击小皇帝的盲目自信,但承担的代价太大,是杨廷和不想看到的。

若是唐寅赢了……

杨廷和也不会觉得有多荣幸,这会让他在朝堂的声望严重降低……你反对的事,结果新皇跟唐寅联手做成了,你杨廷和以后有什么脸面发号施令?

所以对杨廷和来说,胜败都不可接受,最好结果是「不战」。

也就是说,到现在这一步,就宣告一切战略都完结,杨廷和收益是最高的。

唐寅先前所谓的「诱敌深入」,我们不承认,就说你是想染指宣府军权,派了三干人马,结果路上被鞑靶人袭击,损兵折将,你贸然出兵折损大明将士,这是极大的过错,直接给你法办,小皇帝名誉不保……

你不战,鞑人很难攻下居庸关城,居庸关守住,那京师就很安稳,这样的结果对杨廷和来说很乐於接受。

杨慎进城后,要找的人自然是张永。

他的目标很明确,要以张永在军中的声望,阻止唐寅出兵。

虽然名义上,唐寅才是主帅,但谁都知道这是个没什么带兵经验的老书生,你说出兵就出兵?若是没有监军太监和带兵勳臣的支持,你出兵的命令就算是下了,下面的人也不会执行。

其实杨廷和没有选择错误,张永进入居庸关城后,连总兵李镗其实都只听张永的而不听唐寅的,这也说明张永的确有这个影响力。

但张永肯不肯听命行事,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.........

........

张永在城内的临时居所内,杨慎一身厚重的大氅,坐立难安,来回踱步。

张永推门进来,笑着打招呼:「哎哟,这不是小阁老吗?什么风把您吹到这里来了?不是说从居庸关到京师的路都已经封闭了?您是……怎么过来的?「

杨慎道:「学生是为阻止居庸关出兵而来。「

「呵……」

张永脸上的笑容僵住了。

这杨用修,说话还真直接。

张永装糊涂一般道:「出击兵马已回,现在鞑人已陈兵於居庸关城下,没说要出兵,不知杨翰林是从何处听来的消息?实在荒唐。「

杨慎道:「张公公不必隐瞒了,家父已从陛下口中得知,唐制台出兵,目的是为诱敌,既然诱敌的目的已经达到,那下一步必然是要出兵与之在关城下一战……张公公应该是知兵之人,若是有此一战的话,那大明的关城或就不保,京师危矣!」

杨慎上来还在讲道理。

「哎呀,咱家不知道杨翰林在说什么。」

张永继续装糊涂。

你来就找咱家,让咱家阻止出兵?

就没想过咱家阻止出兵,对咱家有何好处?

若是战事就这么中止了,咱家跟那唐伯虎一样,都要承担冒失出兵的责任,赌一把或还真有机会能成, 但若是不赌的话……难道咱家回到京城之后,你爹还会再信任咱家不成?

咱就不是一路人啊!

杨慎见讲道理没用,便道:「这是家父给您的书信,请阅览。」

杨慎将杨廷和的一封信交给张永。

张永看过后,脸色不太好看。

在信函中,杨廷和虽然没直接许诺好处或是恐吓,却已做了一些「暗示」,诸如让他张永的两个弟弟,曾经的泰安伯张富和安定伯张容,可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使,并安排实缺给二人,已请示过张太后。

「张公公,这是家父的诚意,若是您不肯的话,只怕……出了事,谁都不好担待不是?」

杨慎见张永神色变幻不定,以为对方已动心,正感心安,不料张永将手上的书信当着杨慎的面撕毁,笑道:「咱家没那封侯拜将的福分,就是个听令行事的小人物,今日之事,咱家就当从未发生过……杨翰林请回吧。」